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结合当下养生热,专家教你正确把控熬中药的时间

2025-05-18 11:12:10      家庭医生在线

把控熬中药的时间,需考虑药物性质、药物种类、火候大小、加水量以及煎煮次数等因素。

1. 药物性质:不同性质的中药,熬煮时间不同。质地疏松、气味芳香的药物,如薄荷、紫苏叶等,含挥发油较多,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其他药物快要煎好前5 - 10分钟放入;而质地坚硬、矿物类药物,如石膏、龙骨等,需要较长时间煎煮,以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通常需先煎30分钟甚至更久。

2. 药物种类:滋补类药物,像人参、黄芪等,为了更好地提取其有效成分,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煎煮,一般在1 - 2小时左右;解表类药物,如麻黄、桂枝等,煎煮时间则相对较短,大约20 - 30分钟即可。

3. 火候大小:火候对熬药时间有影响。大火煎煮会使水分蒸发过快,可能导致药物有效成分未充分溶出就煎干;小火慢煎虽然能使药物有效成分充分溶出,但时间过长也可能破坏部分成分。一般先大火煮沸,再转小火慢煎。解表类药物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15 - 20分钟;滋补类药物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1 - 1.5小时。

4. 加水量:加水量合适与否也关系到熬药时间。加水量过少,药物有效成分可能无法充分溶出,且容易煎干;加水量过多,会延长煎煮时间,还可能使药物中一些挥发性成分散失。一般第一煎加水量以浸没药物2 - 3厘米为宜,第二煎加水量可适当减少。

5. 煎煮次数:一般中药需要煎煮2 - 3次。第一次煎煮时间相对长些,因为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需要较长时间溶出;后续煎煮时间可适当缩短。例如,第一煎滋补类药物可煎1 - 1.5小时,第二煎可煎45 - 60分钟。

把控熬中药的时间是一个综合考量的过程,需要结合药物性质、种类、火候、加水量和煎煮次数等多方面因素。正确把控熬药时间,才能使中药发挥最佳疗效。在熬制中药时,应严格遵循这些原则,以保障用药效果。同时,若对熬药方法有疑问,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