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社区支持:共同应对下眼皮长小疙瘩问题

2025-05-15 10:29:40      家庭医生在线

下眼皮长小疙瘩可能由睑板腺囊肿、睑腺炎、汗管瘤、粟丘疹、扁平疣等因素引起。

1. 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慢性非化脓性炎症,由于睑板腺出口阻塞,腺体的分泌物潴留在睑板内,对周围组织产生慢性刺激而引起。表现为眼睑皮下圆形肿块,一般无疼痛。小而无症状的睑板腺囊肿可自行吸收,也可通过热敷促进吸收。若不能消退,则应在局部麻醉下行手术切除。常用药物有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使用时需遵医嘱。

2. 睑腺炎:又称麦粒肿,是眼睑腺体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大多为葡萄球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眼睑腺体引起。患处呈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的典型表现。早期可进行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当炎症得到控制,脓液聚集形成波动感后可切开排脓。可使用的药物有氯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眼膏、加替沙星滴眼液等,需遵医嘱使用。

3. 汗管瘤:是一种向末端汗管分化的汗腺良性肿瘤,由脂肪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人体表皮小汗腺导管的一种痣样肿瘤,与内分泌、妊娠、月经及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表现为眼睑周围的小丘疹,一般无自觉症状。通常不需要治疗,若影响美观,可采用激光、冷冻等方法去除。

4. 粟丘疹:起源于表皮或附属器上皮的良性肿物或潴留性囊肿,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性别,也可因外伤、皮肤磨削后引起。表现为黄白色、坚实的丘疹,表面光滑,顶部尖圆,无融合。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有美容需要,可用消毒针挑破表皮,挤出黄白色小颗粒。也可使用维A酸乳膏、阿达帕林凝胶、他扎罗汀凝胶等药物,需遵医嘱。

5. 扁平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好发于青少年的病毒感染性疾病。表现为略微隆起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质地较硬。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治疗方法包括外用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氟尿嘧啶软膏、水杨酸软膏等,也可采用激光、冷冻等物理治疗方法,用药需遵医嘱。

下眼皮长小疙瘩的原因多样,不同原因对应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当发现下眼皮长小疙瘩时,不要自行挤压或处理,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社区可以组织相关的科普活动,提高居民对眼部疾病的认识,共同应对下眼皮长小疙瘩等眼部问题。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