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最新医学前沿:总饿可能与基因有关!

2025-05-02 19:07:27      家庭医生在线

总饿可能与基因有关,此外,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贪食症、下丘脑病变等也可能导致总饿的情况出现。

1. 基因因素:某些基因可能会影响人体的代谢速率、激素分泌等。例如,一些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人体对饱腹感信号不敏感,使得即使摄入了足够的食物,身体也无法及时传达吃饱的信息,从而让人频繁产生饥饿感。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使身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身体消耗能量的速度变快,能量供应不足,就会导致经常感到饥饿,同时还可能伴有多汗、心慌、手抖等症状。

3.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缺陷,导致血糖不能被有效利用。身体细胞缺乏能量供应,就会向大脑发出饥饿信号,使人总感觉饥饿,还可能出现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等症状。

4. 十二指肠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在空腹时,胃酸直接进入十二指肠,刺激溃疡面,可能会引起疼痛,有时这种疼痛会被误认为是饥饿感。患者进食后,胃酸被食物中和,疼痛会缓解,所以会频繁出现饥饿的感觉。

5. 神经性贪食症:这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性疾病,患者会出现反复发作的不可控制的暴食行为。患者常常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之后又会因为担心体重增加而采取催吐、导泻等行为。这种疾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患者会频繁感到饥饿并大量进食。

6. 下丘脑病变:下丘脑是人体调节食欲和能量平衡的重要中枢。当下丘脑发生病变,如肿瘤、炎症等,可能会影响其对食欲的调节功能,导致食欲异常,出现总饿的情况。

总饿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基因因素是最新医学前沿研究关注的方向之一,但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十二指肠溃疡、神经性贪食症、下丘脑病变等常见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一症状。如果出现总饿的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甲巯咪唑、二甲双胍、奥美拉唑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