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孕产期间尿出血,这些危害和应对方法要牢记

2025-05-02 11:37:40      家庭医生在线

孕产期间尿出血可能由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先兆流产、前置胎盘、肾脏疾病等引起。危害包括影响孕妇身体健康、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等。应对方法有及时就医检查、注意休息、调整饮食、遵医嘱用药、定期产检等。

1. 泌尿系统感染:孕期女性尿道会变短,且激素变化使泌尿系统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侵袭引发感染。如大肠杆菌感染,炎症刺激尿路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进而出现尿出血症状。危害是若不及时治疗,感染可能上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影响孕妇肾功能。应对时需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等检查,明确病原体。可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治疗。

2. 泌尿系统结石:孕期活动减少、饮食结构改变等因素,可能促使结石形成。结石在泌尿系统移动时,会划破尿路黏膜,造成尿出血。小的结石可能自行排出,但大的结石可能阻塞尿路,引起肾积水,损害肾功能。孕妇要增加水分摄入,促进结石排出,同时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结石移位加重损伤。

3. 先兆流产:孕早期胚胎着床不稳定,若孕妇受到外界刺激、内分泌失调等,可能引发先兆流产,出现阴道少量出血,有时会被误认为是尿出血。这会严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甚至导致流产。孕妇需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遵医嘱使用黄体酮、地屈孕酮、维生素E等药物进行保胎治疗。

4. 前置胎盘:妊娠28周后,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位置低于胎先露部,称为前置胎盘。前置胎盘是妊娠晚期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最常见的原因。孕妇应减少活动,避免性生活,一旦出现出血增多等情况,需立即就医。

5.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等,孕期身体负担加重,可能诱发或加重肾脏疾病。肾脏功能受损,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进入尿液,出现尿出血。这会影响孕妇的代谢功能,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较大威胁。孕妇要严格控制饮食中蛋白质、盐的摄入,遵医嘱使用雷公藤多苷、环磷酰胺、双嘧达莫等药物治疗。

孕产期间尿出血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多种原因都可能导致这一症状,且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孕妇一旦发现尿出血,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同时,要注意休息、合理饮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定期进行产检,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