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输血不良反应急救,你必须知道的知识

2025-04-28 12:57:42      家庭医生在线

输血不良反应急救需了解不良反应类型、早期识别方法、一般处理措施、药物治疗手段、后续监测内容等。

1. 不良反应类型: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和循环超负荷等。发热反应多表现为输血中或输血后体温升高;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荨麻疹,严重者有呼吸困难、休克;溶血反应会有腰背疼痛、血红蛋白尿等;细菌污染反应可导致高热、休克;循环超负荷主要是因输血速度过快或过量,引起急性肺水肿。

2. 早期识别方法:在输血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若患者出现寒战、发热、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应警惕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尿量等变化。

3. 一般处理措施:一旦怀疑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对高热患者可进行物理降温,如冰敷等。

4. 药物治疗手段:对于发热反应,可使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阿司匹林等;过敏反应可使用抗组胺药,如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等,严重者需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地塞米松等;溶血反应需使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结晶阻塞肾小管;细菌污染反应需根据细菌类型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如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等。用药需遵医嘱。

5. 后续监测内容: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量、血常规、凝血功能等指标。观察患者的症状是否缓解或加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对剩余的血液制品进行检测,查找不良反应的原因。

输血不良反应急救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医护人员熟悉不良反应的类型、掌握早期识别方法、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和药物治疗手段,并做好后续监测。及时有效的急救能最大程度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危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在遇到输血不良反应时,应迅速按照规范流程进行处理,确保患者得到妥善救治。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