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产后出血困扰多,了解4原因轻松应对!

2025-04-20 11:00:50      家庭医生在线

产后出血原因较多,常见有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功能障碍等。

1. 子宫收缩乏力:这是产后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在分娩过程中,子宫肌纤维的收缩和缩复作用可使胎盘剥离面的血窦关闭,从而达到止血目的。若子宫收缩乏力,血窦就难以关闭,导致出血。常见于产妇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使用过多镇静剂或麻醉剂、子宫过度膨胀(如多胎妊娠、羊水过多等)、子宫肌壁损伤(如剖宫产史、子宫肌瘤剔除术史等)等情况。

2. 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胎盘植入、胎盘残留等都可能导致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是指胎儿娩出后30分钟,胎盘仍未娩出;胎盘粘连是指胎盘绒毛仅穿入子宫壁表层;胎盘植入则是胎盘绒毛穿入子宫肌层;胎盘残留是指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而出血。

3. 软产道裂伤:分娩过程中,软产道(包括会阴、阴道、宫颈等)可能因胎儿过大、急产、助产手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发生裂伤,导致出血。裂伤部位可发生在会阴、阴道、宫颈,严重时可延及子宫下段。

4. 凝血功能障碍:产妇患有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或在分娩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情况,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导致产后出血。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出血特点是血液不凝,不易止血。

5. 其他因素:如产妇自身存在慢性疾病,身体状况较差,可能影响子宫收缩和凝血功能;产程中过度疲劳、体力消耗过大,也可能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对产妇的健康危害极大。了解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一旦发生产后出血,应立即针对病因进行处理,如加强子宫收缩、清除胎盘残留、缝合裂伤、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等。产妇在分娩前后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风险。如果出现产后出血情况,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接受专业的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