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社区支持:普及猝死前10秒自救知识,守护居民健康

2025-04-12 15:51:15      家庭医生在线

普及猝死前10秒自救知识可从了解典型症状、保持清醒镇定、采取正确姿势、进行自我急救、及时呼叫求助等方面入手,以守护居民健康。

1. 了解典型症状:猝死前可能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头晕、心悸等症状。居民应了解这些典型表现,以便在身体出现异常时能有所警觉,意识到可能面临的危险。

2. 保持清醒镇定:当出现可能是猝死前的症状时,要尽量保持清醒和镇定。过度的紧张和慌乱会使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不利于后续的自救。

3. 采取正确姿势:应立即就地平卧,这样能减少心脏的负荷,**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避免站立或行走,防止因头晕而摔倒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4. 进行自我急救:可以用力咳嗽,咳嗽动作能够产生一定的胸内压,帮助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也可以用拳头有节奏地用力叩击心前区,通过刺激心脏来恢复正常跳动。

5. 及时呼叫求助:在进行自我急救的同时,要尽快呼叫身边的人帮忙拨打急救电话120。如果身边有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应尽快使用,它可以检测心脏节律并给予电击除颤,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此外,一些药物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丹参滴丸等,在医生指导下平时可备用,出现症状时可按说明服用,但务必遵医嘱。

普及猝死前10秒自救知识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守护至关重要。通过了解典型症状、保持镇定、采取正确姿势、自我急救以及及时呼叫求助等措施,能够在关键时刻为居民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提高生存几率。社区应积极开展相关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救互救能力。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