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深受耳朵嗡嗡响困扰 这些药能懂你的痛苦

2025-03-19 19:57:19      家庭医生在线

耳朵嗡嗡响即耳鸣,可能由耳部疾病、血管性疾病、全身性疾病、药物副作用、心理因素等引起。治疗耳鸣的药物有甲钴胺、银杏叶提取物、氟桂利嗪、利多卡因、三磷酸腺苷二钠等。

1. 耳部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中耳炎、梅尼埃病等耳部疾病都可能导致耳鸣。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炎症,炎症刺激可引起耳鸣;耵聍栓塞会阻塞外耳道,影响声音传导,产生耳鸣;中耳炎是中耳部位的炎症,炎症波及内耳可引发耳鸣;梅尼埃病是一种内耳疾病,内耳膜迷路积水可导致耳鸣、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对于这类疾病引起的耳鸣,治疗原发病是关键,同时可使用甲钴胺等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 血管性疾病: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血管性疾病会导致血液流动异常,产生杂音,引起耳鸣。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时,也可能出现耳鸣症状。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可用于缓解因血管性疾病引起的耳鸣。

3. 全身性疾病:贫血、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也可能引发耳鸣。贫血时,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内耳组织缺氧可导致耳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会影响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内耳功能;糖尿病可引起微血管病变,影响内耳的血液供应。治疗这些全身性疾病,控制病情发展,有助于缓解耳鸣。氟桂利嗪可改善内耳微循环,对全身性疾病引起的耳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可能会有耳毒性,导致耳鸣。在使用这些药物时,应密切关注听力变化,一旦出现耳鸣等症状,应及时停药并就医。利多卡因可通过抑制听觉神经的异常兴奋,缓解药物性耳鸣。

5. 心理因素: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因素也可能诱发耳鸣。心理压力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三磷酸腺苷二钠可为神经细胞提供能量,改善神经功能,对心理因素引起的耳鸣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同时,患者应调整心态,保持心情舒畅。

耳鸣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耳鸣需要明确病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上述列举的药物在治疗耳鸣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可自行用药。如果出现耳鸣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的耳鼻咽喉科就诊,以便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