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3大信号预示溃疡性结肠炎癌变,早知道早防治!

2025-03-10 07:52:25      家庭医生在线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肠病,有癌变风险,三大预示癌变的信号包括症状改变、肿瘤标志物异常、肠道黏膜变化等。症状改变有腹痛规律改变、便血加重、腹泻便秘交替等;肿瘤标志物如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 - 9、糖类抗原72 - 4出现异常升高;肠道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息肉样病变、黏膜色泽改变等情况。

1. 症状改变:

腹痛规律改变:原本有规律的腹痛模式突然发生变化,比如疼痛频率增加、程度加重或者疼痛时间延长等,这可能是肠道组织发生病变的信号。

便血加重:便血情况比以往更加严重,血量增多、颜色变深,甚至出现血块,提示肠道黏膜损伤可能进一步加剧,有癌变的潜在风险。

腹泻便秘交替:原本以腹泻为主或者便秘为主的情况,突然转变为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这可能是肠道功能紊乱以及肠道组织异常变化导致的。

体重莫名下降:在没有刻意节食、增加运动量等情况下,体重出现明显下降,可能是由于肠道癌变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身体的代谢功能。

全身乏力:患者感到持续的全身乏力、疲倦,活动耐力明显下降,这可能与肠道病变导致的营养吸收不良以及身体的慢性消耗有关。

2. 肿瘤标志物异常:

癌胚抗原升高:癌胚抗原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如果癌胚抗原水平持续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提示肠道有癌变倾向。

糖类抗原19 - 9异常:糖类抗原19 - 9在胰腺癌、胆管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中常升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该指标异常升高,也可能与肠道癌变相关。

糖类抗原72 - 4变化:糖类抗原72 - 4是检测胃癌和各种消化道癌症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数值升高可能预示着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癌变。

动态监测意义:定期检测肿瘤标志物,观察其动态变化,如果持续升高或者短期内大幅升高,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大。

联合检测价值:单一肿瘤标志物异常不能确诊癌变,通常需要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3. 肠道黏膜变化:

不典型增生:肠道黏膜出现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细胞形态和结构发生异常改变,根据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癌变的风险也有所差异。

息肉样病变:肠道内出现息肉样病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其癌变的可能性相对较高,需要密切关注其大小、形态和数量的变化。

黏膜色泽改变:正常肠道黏膜色泽均匀,当出现癌变时,黏膜色泽可能会变得苍白、灰暗或者出现红斑等异常表现。

黏膜糜烂溃疡:黏膜糜烂、溃疡长期不愈合,或者反复发作,并且范围逐渐扩大,可能是癌变的前期表现。

病理活检确诊:对于肠道黏膜的异常变化,通常需要进行病理活检,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以明确是否发生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当出现症状改变、肿瘤标志物异常以及肠道黏膜变化等信号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检查。早期发现癌变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常用的治疗药物有美沙拉嗪、柳氮磺吡啶、泼尼松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建议患者定期到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进行复查和随访。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