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别忽视!孩子频繁抽搐可能暗藏大隐患

2025-03-04 12:36:27      家庭医生在线

孩子频繁抽搐可能由高热惊厥、低钙血症、癫痫、颅内感染、中毒等因素引起。

1. 高热惊厥: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儿童,在体温骤然升高时出现抽搐,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15分钟。这是由于儿童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高热刺激导致神经细胞异常放电。治疗上,需及时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同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药物退热。

2. 低钙血症:当孩子体内钙含量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可引发抽搐。常见于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情况。表现为手足抽搐、惊厥等。治疗时,可遵医嘱补充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

3. 癫痫:是一种慢性脑部疾病,大脑神经元突发性异常放电,导致短暂的大脑功能障碍。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表现为全身性抽搐、部分性抽搐等。治疗主要依靠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需长期规律服药,遵医嘱调整药物剂量。

4. 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炎等,病原体侵犯脑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抽搐。常伴有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如细菌感染使用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抗生素,病毒感染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

5. 中毒:孩子误食有毒物质,如农药、鼠药等,或接触有毒化学物质,可导致中毒性抽搐。应立即脱离中毒环境,清除毒物,并遵医嘱使用解毒药物,如阿托品、解磷定等进行治疗。

孩子频繁抽搐是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这一症状的出现。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频繁抽搐的情况,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避免延误病情,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