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最新研究:酒后吐黄水苦水与基因的关系

2025-03-04 11:06:13      家庭医生在线

最新研究表明,酒后吐黄水苦水与基因存在一定关联,涉及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基因、5 -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多巴胺受体基因、胆囊收缩素基因等。

1. 乙醇脱氢酶基因:乙醇脱氢酶负责将酒精(乙醇)转化为乙醛。不同个体的乙醇脱氢酶基因存在差异,若该基因表达的乙醇脱氢酶活性较高,酒精会快速转化为乙醛。大量乙醛在体内蓄积,会刺激胃肠道,引发恶心、呕吐,严重时就可能导致吐出黄水苦水。

2. 乙醛脱氢酶基因:乙醛脱氢酶可将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排出体外。当乙醛脱氢酶基因存在缺陷,导致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时,乙醛无法及时代谢。乙醛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会对胃黏膜和十二指肠黏膜造成损伤,引起胃肠道痉挛,从而出现酒后吐黄水苦水的现象。

3. 5 -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 - 羟色胺是一种神经递质,与呕吐反射密切相关。5 - 羟色胺转运体基因的多态性会影响5 - 羟色胺的转运和代谢。某些基因类型可能使5 - 羟色胺在突触间隙的浓度升高,增强呕吐反射,增加酒后吐黄水苦水的几率。

4. 多巴胺受体基因:多巴胺也是参与调节呕吐反射的神经递质之一。多巴胺受体基因的变异会影响多巴胺与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呕吐中枢的敏感性。若多巴胺受体基因导致呕吐中枢对多巴胺的反应增强,饮酒后就更容易触发呕吐,甚至吐出黄水苦水。

5. 胆囊收缩素基因:胆囊收缩素能促进胆囊收缩和胆汁排放。胆囊收缩素基因的异常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功能紊乱,胆汁排放异常。饮酒后,这种异常的胆汁排放可能会使胆汁反流至胃内,随呕吐物吐出,表现为黄水苦水。

综上所述,酒后吐黄水苦水与多种基因存在关联。这些基因通过影响酒精代谢、神经递质调节以及胆汁排放等生理过程,增加了酒后吐黄水苦水的可能性。了解这些基因与酒后呕吐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认识个体对酒精的反应差异,为预防和治疗酒后不适提供新的思路。但基因只是其中一个因素,饮酒量、饮酒速度、个体的胃肠道状况等也会影响酒后是否吐黄水苦水。若酒后频繁出现吐黄水苦水的情况,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查和治疗。常用的治疗药物有铝碳酸镁、多潘立酮、奥美拉唑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