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儿童输液存在哪些危害?

2025-02-28 16:36:09      家庭医生在线

儿童输液可能存在感染风险、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心脏负担、产生耐药性、损伤血管等危害。

1. 感染风险:输液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穿刺过程中若消毒不严格,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可能会趁机进入人体,引发局部感染,如静脉炎,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疼痛、发热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全身感染,引起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2. 药物不良反应:输液时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经过胃肠道的屏障作用,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相对较高。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瘙痒、发热、寒战等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可能会危及生命。此外,某些药物还可能对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害,如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听力下降、肾功能损害等。

3. 增加心脏负担:输液时大量的液体快速进入体内,会使血容量迅速增加,加重心脏的负担。对于一些心功能较差的儿童,可能会诱发心力衰竭。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输入过多液体或输液速度过快时,这种风险会更高。

4. 产生耐药性:过度输液会使儿童体内的细菌、病毒等病原体频繁接触抗生素等药物,从而促使它们产生耐药性。当儿童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疾病时,原本有效的药物可能会失去作用,导致治疗难度增加,病程延长。例如,长期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可能会使细菌产生青霉素酶,从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

5. 损伤血管:反复输液会对儿童的血管造成损伤,导致血管壁变薄、弹性下降,容易引起血管硬化。此外,穿刺过程中还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出血,形成血肿。长期输液还可能引起静脉炎,导致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血液循环。

儿童输液存在多种危害,包括感染风险、药物不良反应、增加心脏负担、产生耐药性以及损伤血管等。因此,在儿童患病时,应遵循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液。如果确实需要输液治疗,也应在正规医院,由专业医生根据病情严格掌握输液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治疗的安全有效。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