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即问即答 > 内科 > 内分泌科 > 利尿剂(双...
快速提问

即问即答

首页 找问题 找医生 专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热点 查疾用药 健康百问 找名医看诊

利尿剂(双克)长期服用副作用

患者性别:男患者年龄:40详细病情及咨询目的:尿酸偏高本次发病及持续的时间:三年病史:血压125/95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1,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你的情况建议你最好遵医嘱用药,注意补钾为好,祝你健康欢迎再来咨询,

    2015-12-18 20:09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本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5)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2015-12-18 23:52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病情分析:建议你间断服用,如果水肿不明显就停一下药,长期服用会出现电解质紊乱,出现低钾,尤其是双克片.

    2015-12-19 02:33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张晓东

    南京紫金医院

    一级

    脑复苏专科

      (1)对水、电解质排泄的影响。  ①利尿作用,尿钠、钾、氯、磷和镁等离子排泄增加,而对尿钙排泄减少。本类药物作用机制主要抑制远端小管前段和近端小管(作用较轻)对氯化钠的重吸收,从而增加远端小管和集合管的Na+-K+交换,K+分泌增多。其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明了。本类药物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碳酸酐酶活性,故能解释其对近端小管的作用。本类药还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减少肾小管对脂肪酸的摄取和线粒体氧耗,从而抑制肾小管对Na+、Cl-的主动重吸收。  ②降压作用。除利尿排钠作用外,可能还有肾外作用机制参与降压,可能是增加胃肠道对Na+的排泄。  (2)对肾血流动力学和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影响。由于肾小管对水、Na+重吸收减少,肾小管内压力升高,以及流经远曲小管的水和Na+增多,刺激致密斑通过管-球反射,使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下降,肾小球入球和出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也下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以及对亨氏袢无作用,是本类药物利尿作用远不如袢利尿药的主要原因。    口服吸收迅速但不完全,进食能增加吸收量,可能与药物在小肠的滞留时间延长有关。本药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另部分进入红细胞内。口服2小时起作用,达峰时间为4小时,作用持续时间为6~12小时。T1/2为15小时,肾功能受损者延长。本药吸收后消除相开始阶段血药浓度下降较快,以后血药浓度下降明显减慢,可能是由于后阶段药物进入红细胞内有关。主要以原形由尿排泄。    1.水肿性疾病排泄体内过多的钠和水,减少细胞外液容量,消除水肿。常见的包括充血性心力衰竭、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症、急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雌激素治疗所致的钠、水潴留。  2.高血压可单独或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主要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3.中枢性或肾性尿崩症。  4.肾石症主要用于预防含钙盐成分形成的结石。    1.成人常用量口服。  ①治疗水肿性疾病,每次25~50mg,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或每周连服3~5日。  ②治疗高血压,每日25~100mg,分1~2次服用,并按降压效果调整剂量。  2.小儿常用量口服。每日按体重1~2m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mg/m2,分1~2次服用,并按疗效调整剂量。小于6个月的婴儿剂量可达每日3mg/kg。    大多不良反应与剂量和疗程有关。  (1)水、电解质紊乱所致的副作用较为常见。低钾血症较易发生与噻嗪类利尿药排钾作用有关,长期缺钾可损伤肾小管,严重失钾可引起肾小管上皮的空泡变化,以及引起严重快速性心率失常等异位心率。低氯性碱中毒或低氯、低钾性碱中毒,噻嗪类特别是氢氯噻嗪常明显增加氯化物的排泄。此外低钠血症亦不罕见,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及加重肾损害。脱水造成血容量和肾血流量减少亦可引起肾小球虑过率降低。上述水、电解质紊乱的临床常见反应有口干、烦渴、肌肉痉挛、恶心、呕吐和极度疲乏无力等。  (2)高糖血症。本药可使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此可能与抑制胰岛素释放有关。  (3)高尿酸血症。干扰肾小管排泄尿酸,少数可诱发痛风发作。由于通常无关节疼痛,故高尿酸血症易被忽视。  (4)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等,但较为少见。  (6)血白细胞减少或缺乏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亦少见。  (6)其他,如胆囊炎、胰腺炎、性功能减退、光敏感、色觉障碍等,但较罕见。    (1)交叉过敏:与磺胺类药物、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酐酶抑制剂有交叉反应  (2)对诊断的干扰:可致糖耐量降低、血糖、尿糖、血胆红素、血钙、血尿酸、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升高,血镁、钾、钠及尿钙降低。  (3)下列情况慎用:  ①无尿或严重肾功能减退者,因本类药效果差,应用大剂量时可致药物蓄积,毒性增加;  ②糖尿病;  ③高尿酸血症或有痛风病史者;  ④严重肝功能损害者,水、电解质紊乱可诱发肝昏迷;  ⑤高钙血症;⑥低钠血症;  ⑦红斑狼疮,可加重病情或诱发活动;  ⑧胰腺炎;  ⑨交感神经切除者(降压作用加强);  ⑩有黄疸的婴儿。  (4)随访检查:①血电解质;②血糖;③血尿酸;④血肌酶,尿素氮;⑤血压。  (6)应从最小有效剂量开始用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减少反射性肾素和醛固酮分泌。  (6)有低钾血症倾向的患者,应酌情补钾或与保钾利尿药合用。    (1)能通过胎盘屏障。对高血压综合征无预防作用。故孕妇使用应慎重。  (2)哺乳期妇女不宜服用。    慎用于有黄疸的婴儿,因本类药可使血胆红素升高。    老年人应用本类药物较易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损害。    (1)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雌激素、两性霉素B(静脉用药),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增加发生电解质紊乱的机会,尤其是低钾血症。  (2)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尤其是吲哚美辛,能降低本药的利尿作用,与前者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  (3)与拟交感胺类药物合用,利尿作用减弱。  (4)考来烯胺(消胆胺)能减少胃肠道对本药的吸收,故应在口服考来烯胺1小时前或4小时后服用本药。  (6)与多巴胺合用,利尿作用加强。  (6)与降压药合用时,利尿降压作用均加强。  (7)与抗痛风药合用时,后者应调整剂量。  (8)使抗凝药作用减弱,主要是由于利尿后机体血浆容量下降,血中凝血因子水平升高,加上利尿使肝脏血液供应改善,合成凝血因子增多。  (9)降低降糖药的作用  (10)洋地黄类药物、胺碘酮等与本药合用时,应慎防因低钾血症引起的副作用。  (11)与锂制剂合用,因本药可减少肾脏对锂的清除,增加锂的肾毒性。  (12)乌洛托品与本药合用,其转化为甲醛受抑制,疗效下降。  (13)增强非去极化肌松药的作用,与血钾下降有关。  (14)与碳酸氢钠合用,发生低氯性碱中毒机会增加。    应尽早洗胃,给予支持、对症处理,并密切随访血压、电解质和肾功能。

    2015-12-19 05:22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病情分析:概括地说,利尿剂是一种降压药物.是目前六大类降压药[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o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代表药物就是“开博通”)和血管紧张素]中的一种!!!利尿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许多高血压病人在使用利尿剂后血压就得到很好的控制。其降压机理是:不仅仅是通过利尿来排钠,减少血容量,使心输出量(所谓心输出量,是指每分钟心脏射出的血液量,正常值是5L/分,女性比同体重男性约低10%)降低而降压,其降压作用主要是通过使血管平滑肌钠离子含量降低,减弱小动脉平滑肌对加压物质的反应,从而使血管扩张而降压。另外,利尿剂价格便宜。因此,在使用其他降压药的同时,加用利尿剂,可能起到很好的降压效果。当然,任何药物均有毒副作用或不足之处,噻嗪类利尿剂因可能引起高尿酸血症,因此不适用于合并痛风的高血压患者。此外,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剂有可能导致水、电解质紊乱,产生低钠、低氯和低钾血症。由于嗪噻类利尿剂能抑制胰岛素释放及葡萄糖的利用,可使血糖升高,因此,对于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随时注意血糖变化。相信只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利尿剂,一定能扬长避短,把过高的血压降下来。

    2015-12-19 09:16
类似问题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专家咨询 更多>
谢华

谢华 / 副主任医师

擅长:甲状腺及表浅器小器官超声诊断,在甲状腺超声诊断领域享有盛名,他的非穿刺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风险分级获得病理界一致认可,众多甲状腺病友慕名而来。

预约挂号
段志泉

段志泉 /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各种普外疑难重症的诊断与治疗。特别是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预约挂号
孔庆芝

孔庆芝 / 主任医师

擅长:擅长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甲状腺炎、桥本氏病、甲状腺瘤、甲状旁腺腺瘤等甲状腺疾病

预约挂号
医院问答 更多>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包头世纪泌尿专科医院 2023-12-18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平顶山儿科医院 2024-01-24
脑缺氧会嗜睡吗?

脑缺氧会嗜睡吗?

内蒙古精神病医院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