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中医频道 > 中医文化 > 医林漫话 > 正文

什么是中医治未病?

2014-04-16 17:39:53  来源:99健康网    转载

  中医理论中有“治未病”的说法,可是中医专家澄清说很多时候人们对这个概念的认识是错误的,下面是专家的解释和介绍。

  中医有“治未病”的理论与实践。但许多人并不清楚中医“治未病”的具体内容,有人望文生义,有滥用药物“治未病”乃至养生的倾向,因此有必要梳理中医“治未病”的概念并为其“正名”。

  古人所说的“治未病”是特有所指的,并不是教人无病服药以强身防病。这源于他们对“疾”和“病”的认识。《说文解字》认为“疾”是指小病;而“病”特指那些危重的疾病。早期“治未病”的含义是治“疾”防“病”。即早治小病,预防大病,目的是及早治疗,防微杜渐。

  《黄帝内经》也强调:“病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意思是说病情加重再去治疗,就如同口渴了才想起打井,该上战场了才想起要铸造兵器一样,那是来不及的。大家耳熟能详的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清晰地描述了蔡桓公病情从“疾”向“病”的发展过程。扁鹊先言“君有疾在腠理”,后言“君之病在肌肤,君子病在肠胃”,亦即由“疾”转“病”,由浅入深,先期要“治已疾而未病”。最后,蔡桓公“病”重而入骨髓,扁鹊自知“病”已难治而遁逃。《抱朴子》:“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是对“治未病”的准确解读。

  “是药三分毒”,“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服用任何药物,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因为“虽甘草、人参之类,误用皆是毒药”。可见中医“治未病”,不是指投药于无疾之人而预防,深层次的意思是告诫人们:未染疾不可滥用药!

  当然,中医有“人有所苦谓之病”的疾病观。但是,因劳累导致的身体疲惫,因心情不畅导致情绪不好,或因饱食终日,无所事事而百无聊赖等,现代医学检查可能未见异常,但都可称为“苦”。中医临床每天要面对各种以“苦”为主诉的患者,此时西医理化检查可能未发现异常,在中医看来是有“疾”或者有“病”,当然需要诊治甚至服药。

  古人在瘟疫流行时也服药预防,这和“治未病”有相近之处,可以看作是特殊时期的特殊方法,虽有提高人体正气之意,但重点还是针对特定的“传染源”。张仲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以及叶天士“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等发挥,是对《内经》“治未病”理论的丰富完善与发展,这还是定位在疾病层面。只有完整准确地把握中医精髓,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

(责任编辑:张琴琴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论治未病与中医养生

“治未病”思想是由《黄帝内经》首先提出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治未病”就是……详细>>

适合治未病的五类人群

到底哪些人该去看“治未病”科呢?新规也规定了五大类服务人群—详细>>

定期体检 让治未病成为可能

治未病一直是良好的保健传统,基于过往医疗器械、技术的落后,治未病有些盲目和笼统,只能限定在日常养生范围。而随着医疗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详细>>

国家中医药局明确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日前制定《国家中医“治未病”重点专科建设要求(2014版)》。对科室基本条件、人才队伍、服务水平能力、科研教学等作出明确……详细>>

治未病不只是治老人病 大人小孩都要重视“治未病”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得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已超过7亿,占全国总人口的60%~……详细>>

  • 张竞之

  • 谭敏华

  • 师晶丽

  • 郭姣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