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影像 > 专家访谈 > 正文

心怀崇敬忆传统

2013-02-27 08:56:50  来源:《世界医疗器械》    家庭医生在线


  本文作者曹厚德先生,教授,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学院影像技术学,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历史无言勉今人

  有幸访问并浏览了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主任杨建勇教授任主编的“影像频道”,颇受教育。建勇教授不仅在学术上业绩卓著,并在百忙中关心医学影像学的普及工作,此种精神实难能可贵。

  老朽作为一名从事专业工作已逾半个世纪的“退伍老兵”,曾经历我国从传统放射学至现代影像学的发展进程,并有幸就教于多位业界前辈。愿将年前曹(编辑注:曹厚德教授自称)在《世界医疗器械》杂志上刊登的几篇小文供同道分享。

  祝愿“影像频道”愈办愈好!

  曹厚德 2013年新春

  光阴荏苒60年恍若弹指。值此欢庆建国60周年之际,本着“述往事,思来者”之意,追忆若干有关史实,谅不无教盐。

  20世纪末,世界卫生生组织(WHO)邀集20多位社会学家及医学家联台评估上一世纪中具有里程碑式的十大医学成就,并将评估结果在其年终报上披露。其中位居榜首者为抗生素的发明,“X射线的发现及应用”位居第二。许多资源专家认为放射学在延长人类寿命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一、 早年有关X射线的知识在我国的传播

  19世纪末,在山东登州(现为蓬莱)美国北长老会(American Presbyerian Mission. North)所办学校任教的美国传教士赫斯(Hess)曾编辑译过一本}文讲义《光学揭要》。该讲义的第2版已编入关于x射线的知识,当时译为“然根光”(“然根”为当时“伦琴”的音译)。在注释中赫斯写道:“虽名为光,亦关乎电,终难知其属何类,以其与光略近,故投名之为光。”1896年(清光绪22年)由美国科学家莫尔顿(Moulton)等编著一本有关x射线的专著,在美国纽约出版。1899年由英籍学者傅兰雅John Fryer(1839年--1928年)口述,王季烈笔译成中文稿,由上海江南机器制造局出版,当时江南制造局设有翻译处专门从事西文著作的翻译。[李鸿章雇佣傅为翻译处译员,长达28年,清政府曾授予三品官衔和勋章。傅兰雅单独翻译或与人合译西方书籍129部(绝大多数为科学技术性质),是在华外国人中翻译西方书籍最多的一人.至今在江南造船博物馆里,仍保存着一份由时任江南机器制造局总管徐寿签发给傅兰雅的聘书。——笔者注]书名《通物电光》。书中有一段文字专门叙述”通物电光“的命名由来:"爱克司即华文代表式中所用之‘天’字也,今用‘天光’二字,文义太晦,故译时改名通物光电”。由此可见,我国早期并无“X光”,更无“x射线”这个名词。因明清时期撰文不用外文字母,而用10个“天干”,12个“地支”,再加上“天”、“地”、“人”等作为代号。当时虽然对x射线的性质还知之甚少,但“通物电光”这一译名已能形象地反映出x射线所具有的穿透特性。莫尔顿在该书中还写到:“格致家尚未查得通物电光由何处发起。如有人能查得此光之性情与根源,而有一定之根据,则可为大有名望之格致家”[我国原先将“Science”(科学)一词译为格致——笔者注]。我国第一本放射学专业书籍为英籍医生苏达立医学博士(stephen.Douglas.Sturtan.M.D)与傅维德医师合编的《X光线引偕》,1933年由中华医学会出版(当时中华医学会会址在上海慈溪路).苏达立(1896—1970年)博维德两位均曾任职于杭州广济医院,苏达立并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该书于1949年由杭州新医书局再版,改名为《X光学手册》(A Handbook of Roentgenology)。作者署名改为苏达立与徐行敏理学士,医学博士(James H.M.Hsu.M.D,BS.浙江省省立医学院外科教授)。

  国人最早接受x射线检查者为近代史上权倾一时的李鸿章(时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1895年(清光绪21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李根据朝廷意志,受命东渡与日本内阁总理伊藤博文议和,其间颇多争执,致会谈三次均未果。在返回下榻旅馆途中,遭日本浪人枪击,左面颊部中弹。


  1896年6月14日李鸿章访问德国。在德国前首相俾斯麦的安排下,进行X射线检查,清晰地观察到位于眼眶下方的子弹影。时距X射线发现仅半年,当为我国第一位接受x射线检查者。

  二、 X射线设备的引进

  创建于1835年的广州博济医院(现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也称孙逸仙纪念医院,曾为广东岭南大学医学院的实习医院)曾在1901年购置X射线机。当为在我国最早使用的X射线机。抗战前由留美医学博士弥有恒主持放射科工作。



  1900年紫禁城内的清皇室开始应用X射线机,据笔者同事,清代太医院御医曹沧州之孙曹寿民医师回忆:虽晚清国力日衰,但太医院所用设备还是很先进的。三岁登基的末代皇帝溥仪曾进行过×射线检查(据Philips公司资料,由笔者加注)。

  1911年由英藉医生肯特(H B Kent)捐赠一架X射线机给河北省中华医院(现为开滦医院,我国放射学奠基人之一的汪绍训曾任该院院长兼内科主任及放射科主任)。由于当时这种新技术尚未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甚至并未独立成科,工作均由临床医师兼任。肯特培养药房华籍司药李绍棠为其助手担任摄片等工作。肯特逝世后由华藉外科医生马永乾接替其工作。开滦医院为矿办机构。1876年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时任上海轮船招商局总办的唐廷枢受李鸿章的指派,到河北开平一带勘察媒铁矿务。1878年唐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在开平镇设开平矿务局,是为开滦媒矿的前身。

  1917年,浙江省甬江吴莲艇致函浙江慈溪保黎医院(现为宁波市第四医院,但习惯多仍以保黎医院称呼。当时由家祖父的好友吴信望任院长)董事会倡议购买X射线机,经过1年的劝募集资,以4369枚银元向美国慎昌洋行购买X射线机1台,1919年在保黎医院正式启用(家父曹裕才在宁波基督教长老会所办的崇信中学就读时曾在外籍校长梅立德博士带领下参观过该机器)。据家父回忆,该机器为美国Philips公司所产。

  1919年广东柔济医院(原夏葛医学院的实习医院,现为广州市第二医院)引进X射线机由美籍放射科医师格林主持业务。

  1915年上海医学院附属红十字会医院(现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放射科使用德国Snook Ren?tgen X射线机。由于上海的供电情况是国际最佳的城市之一,当时已有110~220V电压、50周频率的交流市电供应。当时基督教的俞国桢牧师(1853—1932年)在1920年后建立教会,在1924年间发起创办”上海闸北水电公司”广泛吸收教友集资,笔者曾亲见家祖父收藏的股票。虽历经币制改革,股票已无经济价值可言,但其历史价值是永存的。上海使用电灯照明较美国细约还早半年。

  1926—1927年上海广慈医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购置x射线诊断机及治疗机各一台,均系法国C.G.R公司(Compagnie Générale de Radiologie)产品,当时曾摄有照片刊登于《震旦杂志》及《震旦医刊》(广慈医院为天主教创办的震旦医学院附属医院)。此后,在上海沪江医院、仁济医院(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等先后使用。

  三、 我国自制X射线设备

  我国自制x射线器材设备多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1951年起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首先试制200mA四管全波整流型x射线机。1953年起以:“建设牌”命名,批量生产。当时华东工业部曾给领衔项目的主要工程师严家莹、张熙明予以嘉奖。




  该机研制过程仅历时一年左右,1952年9月底试制结束,作为向国庆3周年献礼的重要成果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展出。试制工程的领导者为时任精密医疗器械厂副厂长兼总工程师的闻尧。闻系自学成才的专家,由他领衔完成很多填补国内医疗器械空白的项目。文革“期间惨遭迫害,含冤而死。今天许多业内专家反思,试制周期短应归因于:(1)配用了当时国内尚不能生产的仓库留存的物资,如:X射线管、高压电缆、荧光屏、滤线栅等(仓库为解放前国民党政府善后事业管理委员会委托当时附设在美商慎昌洋行内的美国GE公司成立的“上海X光机修配所”仓库。地点在上海杨浦区铜梁路86号工厂内);(2)当时的工程师及技术人员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及理想,为国争光的意识非常强烈;(3)闻尧厂长平易近人,身先士卒及刻苦钻研的作风深受研制人员的爱戴和信任。领导与群众同攻关,同劳动,终于在较短时问内完成当时来说难度十分高的科技项目。

  1954年上海复旦大学在实验室条件下试制成功第一只固定阳极X射线管。20世纪50年代初由上海交通大学周同庆、方俊鑫承担研制x射线管的国家级任务由于缺少擅长玻璃制作工艺(在X射线管制造上属干关键技术之一)的技术人员于是安排学徒出身,时在中法药厂生产玻璃药水瓶的玻璃工蔡祖泉参加课题组。1952年高等院校院系调整中该课题组并人了上海复旦大学,笔者曾有幸在1955年参观他的实验室并聆听他的讲解。1958年由上海精密医疗器械厂成立了X射线管生产小组开始小批量生产(固定阳极、100KVP、200mA)1959年该小组获全国先进生产小组光荣称号。此后,蔡祖泉在研制成功X射线管的基础上,于1963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只高压汞灯,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首盏1000w卤钨灯,此后又陆续研制出脉冲氙灯、氢弧灯、氪光谱灯、超高压强氙灯等10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填补国家空白的诸多项目。其中,长弧氙灯在上海人民广场点亮后,被誉为“人造小太阳”;25kW水冷电极短弧氙灯被用作航天工业大型空间环境模拟设备”太阳模拟器”的光源。此后,蔡祖泉先后担任复旦大学副校长(并兼任中国光学学会、中国照明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等职,并由x射线管的制造开创了我国的电真空光学仪器的先河。20世纪50年代X射线机的高压电缆、毫安秒表、x射线机撮影用增感屏、X射线透视用荧光屏、X射线摄影用暗盒、X射线胶片及冲洗套药(粉剂)等先后试制成功。1976年完成稀土材料增感屏的研制。1995年第1台国产多功能数字化X射线机投入临床使用。

  开国以后,在我国上海等大城市大量应用的Keleket X射线机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移赠的Philips、Keleket等200mA四管桥式全波段整流式X射线机。20世纪50年代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成立《中华放射学杂志》创刊。由于她忠实地记录了我国放射学及影像学的发展轨迹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后的史实易于询访及质证,所以本文从略。


  由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的放射学到20世纪70年代CT进入临床应用开始,历史进入一个重要的拐点,学科由放射学进入影像学时代。回眸20世纪中,放射学经历了孕育、成长到发展的全过程。在一切以人为本的21世纪中,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记述过去的历史,同时期望它在延长人类寿命及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并不忘历史赋予后人的职责。

  (本节完,待续!)

  来源:《世界医疗器械》

  参考资料:

  [1] 曹厚德. X射线摄影术的回顾与展望[J]. 中华放射学杂志,1999,39:43-45.

  [2] 中华放射学会史料.

  [3] Philips公司史料.

  [4] 对部分前辈人士的采访记录.

家庭医生在线(www.familydoctor.com.cn)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内容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陈宗银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传统的X线摄片、CR和DR的比较

x线平片检查(plainfilmradiography),包括传统的x线摄片、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详细>>

忆我国著名放射学家郭广柏教授的一生

3月3日早上6点25分,此刻的寒风吹彻美国加利福利亚州,我国著名放射学家郭广柏教授与世长辞,享年95岁。详细>>

  • 周启昌

  • 杨冰

  • 王亚平

  • 谭长连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