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评论







最近有朋友发现拍拍贷不像以前那样频繁催款了,这事儿让我也挺好奇的。以前总觉得被催债的感觉就像耳朵里塞满了烦人的蝉鸣,现在突然安静下来,反而让人有点不适应。“喂,你听说了吗?拍拍贷现在都不打电话了!”我听到同事这么一说,心里也跟着嘀咕起来。
回想以前,每天早上起床,手机里的消息提示声不断,不是短信就是电话,全是催款提醒。但现在呢?这些声音几乎消失了,只偶尔收到几条冷冰冰的文字信息。**说实话,少了这种噪音,确实轻松了不少**,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就像原本习惯了某种节奏,突然被打断,心里莫名有些不安。
其实不光是拍拍贷,我发现周围的朋友也开始转向别的借贷平台,比如微粒贷或者蚂蚁。**拍拍贷的用户量大概下降了15%左右**,而这些新平台的活跃用户却在上升。为啥呢?因为它们的服务更便捷,利率透明度更高,而且催款方式也不像以前那么“强硬”。想想以前拍拍贷的客服电话,感觉就像是一个永远在线的“监督员”,现在这种感觉没有了。
上周我去超市买东西,看到一位阿姨拿着一堆商品站在收银台前,旁边有个年轻人一直在低声抱怨:“你能不能快点啊,我都急死了!”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位年轻人刚刚从另一个平台借了钱,结果发现利率比预期高很多,手头的钱根本不够还。相比之下拍拍贷虽然催得紧,但至少利率相对稳定,不像某些平台那样让人措手不及。
其实,拍拍贷可能是为了调整策略吧。**数据显示,拍拍贷的逾期率已经从之前的10%下降到了7%左右**。也许他们意识到,过于强硬的催款方式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开始尝试改变策略,把重心放在用户体验上。不过这也让一些习惯了被催促的人感到不太习惯,就像习惯了闹钟响,突然没了声音,反而睡过头了。
我觉得,拍拍贷这种变化可能只是一个开始。未来,或许会有更多平台效仿这种方式,既保持一定的催款力度,又不会让用户觉得太“”。毕竟,谁也不想天天被催债弄得心神不宁,对吧?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加主动地管理自己的财务状况,不然换了平台也没用。
有人觉得拍拍贷不催款了是好事,至少让人能喘口气;但也有人担心,这样会不会导致更多人忘记还款,最后造成更大的麻烦?就像开车一样,有时候太宽松的规则反而会让司机放松警惕。不过我个人认为,拍拍贷的这种转变其实是在迎合市场需求,只是需要时间去适应罢了。
拍拍贷的变化让我意识到,生活中的“噪音”有时也是一种提醒。少了催款的声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更自觉地规划自己的消费和还款计划呢?毕竟,**钱的事情还是自己心里有数最靠谱**。就像我每次去银行存钱,都会忍不住摸摸存折上的数字,心里才踏实。
大家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