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上午6:00~10:00是心脑血管疾病爆发期,尤其是急性心梗、急性脑梗,同时心血管死亡风险较高。三高、老年人和其他高危人群应格外注意,早晨应做到以下几点,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降到最低。
早晨如何做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1、慢慢起床
早晨睁开眼到起床,体内环境发生很大变化,包括血压水平升高、心跳速度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等,身体需足够的时间适应。起床速度太快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因此起床时不能太心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动一动四肢,再慢慢的起床。
2、喝温水
睡眠期间体内水分随之流失,再加上夜间不活动,升高血液黏稠度,阻碍血液循环,所以缓慢起床后应喝杯温水,能稀释血液,又能滋润肠道和皮肤。
3、晨练不能太早
不少中老年人早晨6点就外出运动,这种行为不可取,冬季运动应安排在7:30以后。随着太阳升起,气温慢慢回升,空气中含有的氧气多且质量良好;与此同时体内阳气生发,顺应大自然规律,对身体健康有积极的作用。早晨运动不能太剧烈,选择缓和的运动,比如八段锦、慢速骑自行车和散步等。
4、不能空腹外出
早晨醒来后肠胃中无内容物,运动时可消耗能量,以分解脂肪的方式来提供能量,脂肪产生的代谢产物可毒害心脏,易诱发心律失常;空腹时运动也易诱发低血压或低血糖,所以不能空腹外出,不妨喝杯牛奶、吃2~3片面包。
5、顺利排大小便
即使睡着后身体也会新陈代谢,早晨身体中存积太多粪便和尿液,所以应及早排尿和排便。不能憋着,以免使得血压急剧升高,加快心率,导致脑梗和急性心梗。
6、随身带药
上了年纪后血管弹性减弱,由于天气寒冷,再加上运动不当和不良的情绪,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出门时应随身携带药物,以便于第一时间应对身体不适,防止发生意外。
温馨提示
为能规避心脑血管疾病,还要去除高危因素,如久坐不动、吸烟喝酒和大喜大悲等,积极控制各种指标。提醒,运动过程中若出现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胸闷气短、头痛头晕、心慌等还需立即停止,找个安全的地方躺着或坐着,必要时还需及早就医。
(责任编辑:戚德富 )
文章关键词: 日常保健 心脑血管疾病 早晨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做法
每年寒流袭来的时候,高血压、中风患者、糖尿病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就会出现一些不良生理反应。这是因为人体对气温下降有一个适应过程,……详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除了人类的自然死亡以外,很多人都是因为这样那样的疾病死亡的,而心脑血管疾病则是现在各种疾病中导致人类死亡的病因之首。……详细>>
心脑血管疾病是一种致残率高的疾病。一旦得上这类疾病,自己很难生活自理,给家庭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为拖累了家人,……详细>>
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各种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因为心脑血管疾病不单单是心脏和脑部这两个人体中最重要器官的疾病,更是全身性的,影响到全身组……详细>>
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就是由于慢性疾病或者是生活中的各种因素引发的,一般在生活中也就需要从多方面来进行控制。饮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因为各种饮……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