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开始
导读:无论是年轻的职场人士还是年老的成功人士,骨骼健康是保持比较好的生活质量的先决条件。每一年医学界都在提醒社会注意骨骼健康,但人们对于骨质疏松的特点及其引发的危害重视程度依然有限。预防骨质疏松,必须从青壮年时期抓起,年轻时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多存储骨量,当骨量因为年龄原因而变化的时候就可以有充足的资本供给所需。

世界骨质疏松日是每年的10月20日,世界骨质疏松日英文名称为“World Osteoporosis Day”,旨在普及教育对骨质疏松症防治缺乏足够重视的政府和人民大众。

骨质疏松症正成为一种新型流行病,静悄悄在全球蔓延。统计数字显示,全球约有2亿女性患有骨质疏松症。截止2011年5月,在我国,骨质疏松症患者总人数已经超过7000万。在我国7省(市)较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总患病率为16.1%,其中男性11.5%,女性19.9%,男、女性60岁组发病率分别为11%和24%,70岁组为20%和40%,80岁组为31%和65%。发生髋部骨折后1年之内,患者死于各种合并症的多达20%,存活者中约50%致残,生活不能自理。一个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患者每年的直接经济负担是32,776元人民币。中国每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直接经济负担是1080亿人民币。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指骨骼中的骨质流失,令骨结构变得稀疏,致使骨的脆性增加的全身代谢性骨骼病变。
作为第四位常见的慢性疾病,骨质疏松症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常是部分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首发症状和就诊原因。髋部骨折后第一年内由于各种并发症死亡率达到20~25%。存活者中50%以上会有不同程度的残疾。
婴儿成人都会有
人的各个年龄阶段都应注重骨质疏松的预防,婴幼儿和年轻人的生活方式都与骨质疏松的发生有密切联系。据临床调查显示,年轻时的不良饮食、生活习惯,易导致中年时发生骨质疏松症。
30岁后骨量下降
人体骨骼中矿物含量在30多岁达到最高,即峰值骨量。峰值骨量越高,骨矿储备就越多,发生骨质疏松症时间越晚,程度越轻。一旦过了30岁,骨质流失就快过形成,骨量下降,骨质变脆。
年轻时加强运动
做到主动预防骨质疏松症,就要争取在年青时获得最佳峰值骨量。年轻时加强运动,调整好饮食结构,吸收足够的钙,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保持弱碱性体质,就可减少今后骨质衰老的速度。
驼背
有调查显示,有75%的骨质疏松患者从未就医,接受治疗的仅为2%。疼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而目前医学技术无法安全有效帮助骨骼复原。
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症,以腰背痛多见。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弯腰、肌肉运动、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
骨折
大部分的脊柱骨折是由骨质疏松造成的。当椎体骨折和断裂时,就会发生脊柱骨折或椎体压缩性骨折。由于骨质疏松进展时通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人们可能直到发生骨折后才知道。
身高降低
身高降低:这是骨质疏松症最明显的而又最确切的一个变化,但也最被临床所忽略。在临床上,定期检查患者的身高有助于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
桑椹杞子米饭

配方:

桑椹30克,枸杞子30克,梗米80克,白糖20克。

制法:

取桑椹、枸杞子、粳米加水适量并放入白糖,文火煎煮焖成米饭。

膳食中钙摄入量不足→补钙为主,维生素D制剂为辅;性激素水平降低引起→ 补充性激素。

常用治疗药物,主要着眼于钙的代谢。目前的按其对骨代谢生长的作用特点可分为三大类,即促进骨钙形成药、抑制骨钙吸收药、促进骨细胞形成药。

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范畴,因此本病发病的关键是肾虚髓液不足。

骨质疏松的预防和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其防治策略包括基础措施和药物治疗两部分。

现在很多中老年人受广告宣传影响,自行服用一些钙片,以为就能预防甚至治疗骨质疏松。

其实各种补钙的方法,包括服用各类钙产品对防治骨质疏松只是基础的措施,并不是治疗的全部分。

维生素D促进肠钙吸收,有利于骨钙沉积。从食物中仅可少量获得,其主要来源为皮肤接受光照后自身合成。

含维生素D的食物有各种海鱼的肝、动物肝脏、蛋类、奶类。最简单的补充方法是服用鱼肝油制剂。但因鱼肝油是维生素A和D共同组成的,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

人体在不同时期小肠对钙的吸收率是不同的:通常成人对膳食钙的肠道吸收率为40%左右;儿童及孕妇可高达50%或60%;老年人则只有20%~30%或更少。

香蕉牛奶、芝麻糊、绿豆仁奶汁西谷米及糙米豆浆,虽然钙质含量不是特别多,但因为含有丰富的纤维质、蛋白质,对于成长发育、肠胃吸收也都有好处。建议每天吃其中一道即可,同时三餐仍要均衡饮食。

运动条件下骨骼所受的应力能激活成骨细胞,促进新骨的形成。大量的观察表明,成年人群中,运动可明显地提高骨量峰值,从而对防止老年后患骨质疏松症有重要作用。而在年龄较大的人群中,运动对骨量的影响却不明显,但长期的运动也可增加老人肌肉的力量和弹性,维持身体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减轻、减少或避免摔跌,经常参加运动的老人平衡能力特别好,体内骨密度要比不爱运动的同年纪老人的骨密度高,这些都可能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
补钙结合适当的负重运动,是防止骨质疏松最有效的方法。影响人体吸收钙的因素很多,如钙摄入量的多少、膳食中钙(钙食品)与磷含量之比值、进入肠道的钙的解离状态、食物中蛋白质(蛋白质食品)的量和种类、胃肠道的生理状态等,维生素D是否充足(阳光照射是否足够),肝功能或肾功能是否健全,内分泌功能是否正常等等,都可影响钙的吸收。若胃肠消化正常,正常人每天两杯低脂牛奶即可供应一天所需的钙质,在相同食用量下,绿叶菜也是补充健骨矿物质的很好选择。
  姓名:        
  内容:
  验证码:
策划:李波祺
编辑:杜丽华、李波祺
设计:王景明
监制:梁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