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2009甲型H1N1流感疫情 > 最新动态 > 正文
钟南山院士谈病毒与免疫
2009年5月6日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家庭医生在线

    5月5日下午,钟南山院士就甲型H1N1流感问题,在广州接受了家庭医生在线等多家媒体的访问,具体内容如下。

    问题:作为医学专家和运动健将的结合体,您认为作为一个个体,人应该怎样来强化他的免疫功能?

    钟南山:这就涉及一个健康的理念,免疫功能强,也就是健康,那么健康的理念就是身体健康、思想健康、心理的平衡等等,包括道德方面的健康,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3个方面。所以我想一个人的免疫功能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他的生理,他是不是身体很好这个方面的;另一个是他的心理,就是现在所讲的神经免疫,神经精神免疫,一个人的心理状态,一个人平时很抑郁、很忧伤、愤怒、嫉妒,这种情况下他的免疫功能会降低一半,甚至很弱。所以我想主要就是这两个方面。

    问题:这次甲型H1N1病毒攻击的恰恰就是一般看起来免疫力很强的人,比如说20-45岁之间,这是为什么?

    钟南山:我想这个和SARS都有共性的地方,包括和禽流感,也有共性的地方。一般来讲,病毒造成对人体的危害及造成的发病,首先是攻击人体,但常常早期并不直接杀伤机体的器官细胞,而是启动了机体的异常免疫功能。人体的免疫功能如果走向正面,比如释放的一些细胞因子,产生的生理介质可以杀死病毒,这是正常情况下。但如果免疫功能太强,一下子释放太多的免疫因子,像SARS、禽流感,还有最近的甲型H1N1病毒都是早期就释放大量的免疫因子,而一旦释放这么大量的免疫因子,会直接反过来攻击自身的正常细胞,那么对于免疫功能很强的人,就像“误入歧途”一样,被“误导”的细胞因子被大量释放,反而对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所以有的时候免疫功能强的人,遭到病毒感染的时候,症状反而更严重,而接下来免疫功能急剧减弱,就像最近有美国的专家研究,在释放了大量的细胞因子之后,会使得自身的免疫功能减弱,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所以细菌感染可以说是继发的。

    问题:年轻人,免疫力强,所以容易被攻击,实际上就是因为他是一个新型的病毒?人体对它从来没有免疫?是这样吗?

    钟南山:是这样的,这个病毒是一个新型的H1N1流感病毒。实际上,H1N1流感病毒并不是什么新的东西,1918年最严重的大流感就是乙型H1N1流感病毒,而这次的H1N1流感病毒是个混合的病毒,它里面的基因片段有5个,一个是人流感,一个是禽流感,再加上其它的,所以可以说它是个混合的,因此人类对它没有免疫力,造成了到目前为止21个国家的大流行。

    问题:禽流感我们知道它更多的情形是禽传人,应该说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而H1N1呢,您用的是一下子跳到人这个阶段,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呢?和病毒本身特点有什么关系?

    钟南山:因为我自己不是个病毒学家,但是这种不管是H1N1,还是H3、H5,它一般短时间内是一个漂移,但是到一定时间就会有一个转变,现在就是一个转变,转变后出现人传人,所以它带有一些偶然性。这种情况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注意,因为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抗病毒的药物,除了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像达菲这些,我们还没有很多的药物,不像抗生素。所以主要是跟在病毒的后面,流感我们有流感疫苗,可是流感疫苗就是根据目前的病毒株的演变,推算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那一型的流感病毒,这个来作为疫苗,像现在又出现了一个大的病毒的转换(之前的疫苗就不行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和世界卫生组织一起,找准H1N1病毒,和其它国家一起生产这个疫苗。

    问题:请您谈谈人和病毒的关系?您能不能整体比较一下,在您当时学医的时候的病毒,和现在病毒发生这么快的变异,情况打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钟南山:病毒自体的变异有一定的规律性,我不是病毒学家,所以不是特别懂,但是总体来说,流感病毒跟气候环境,人体情况等很多因素关系比较大,它的变异往往比其他病毒的变异来的多、强、快。我想说它有一个“漂移”过程,所以每年用来制流感疫苗的病毒株都不一样。现在的流感也跟以前一样,若干年后会改变。

    问题:病毒总是很快变异,有种说法,病毒比人还聪明,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钟南山:病毒的变异快,能很快产生耐药,以前金刚烷对病毒很有效,现在完全没效了。现在禽流感已经发展到有一部分病人对达菲这种神经氨酸抑制剂也没有效了,我们现在还没有发现更多的抗病毒药。

    问题:人在大自然面前经常以独裁者的面貌出现,拿天花来说,上世纪80年代,已经灭绝了天花,但是人类还保存着最后一株天花的病毒株,当然规定了最后的销毁时间,人类在病毒面前似乎是非常自信的,但是包括SARS,禽流感,H1N1等等,似乎证明了人类不能自负,是不是这样呢?

    钟南山:在相当一段时间,传染性的疾病减少了,如寄生虫、结核减少了,所以人们很多的力量放在了非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而传染性疾病现在有些卷土重来了,新的传染性疾病,特别是病毒性疾病,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像流感这种,它对人们的危害来说,病死率不高,人们对它也不是很重视。所以人们对病毒的研究力量不是很够。SARS以后才开始有转变,现在研究病毒的人多了,有关的书也多了,人们慢慢的重视起来,人们应该对病毒的研究非常重视,病毒以后可能会(造成)死人的,不能轻视。所以说人对病毒的驾驭能力还是远远不行的。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编辑:素素)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官员估计,甲型H1N1流感今年年内最多可能感染40%的美国人,而如果疫苗接种工作不成功,死亡病例则可能显著增加。

  骇人数字

  美联社24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上月作出这一估计,但直至本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才向外界公布这一消息。

  这一估计根据美国1957年流感大暴发相关数据推算得出。那场流感杀伤力不及1918至1919年间的西班牙流感,但仍导致近7万美国人死亡。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言人汤姆·斯金纳说,虽然这一中心估计甲型H1N1流感年内最多可能感染四成美国人,但如果流感大暴发逐渐停止,或人们能成功防止它传播,患病率和死亡率能够下降。

  “我们希望预防措施能对未来病例产生较大影响,”斯金纳说。

  鉴于如此多的美国人可能染上这种新型流感,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估算,今后两年中,美国H1N1流感死亡病例数可能会以万计。不过,这一估算的前提是甲型H1N1流感疫苗和其他防治努力均失败。

  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上述预测中,感染甲型H1N1流感的美国人数量大体是感染普通季节性流感美国人数量的2倍。

  据美国医学会估计,在每个普通流感季节中,大约有3.6万名美国人死于流感本身或并发症。

  截至24日,美国已出现大约4.4万个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其中包括302个死亡病例。

  在建议如何防控甲型H1N1流感问题时,专家们口中都离不开“勤洗手”三个字。但是,老百姓存在“为什么要洗手”的疑问。

  广东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林锦炎说,勤洗手是预防病毒和细菌感染的一道重要防线。有实验表明:人的一只手上大约粘附有40多万个细菌,而人在1小时内至少会有3次用手去碰自己的鼻子、眼睛和嘴等部位,如果能做到勤洗手,普通的洗手液或香皂即可起到消毒的作用。

  手是人体的“外交器官”,人们的一切“外事活动”,它都一马当先,比如从事各种劳动:倒垃圾、刷痰盂、洗脚、穿鞋、擦大便等,都要用手来完成。因此,手就容易沾染上许多病原体微生物。

  林锦炎说:“手是很脏的。”外出旅游、参观学习、执行任务,手经常接触一些物品,都会把手弄脏。特别是传染病患者和一些表面健康实际身体内带有病毒者,常常把致病微生物传播到各种用品用具上,比如病毒、细菌、寄生虫虫卵等,当健康人的手接触后,致病微生物便来到你的手上。

  另外,如果饭前便后不洗手,就可以把细菌带入口中,吃到肚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菌从手来,病从口入”,所以要养成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劳动后洗手的习惯。

  流感病毒通过咳嗽、打喷嚏排出病人体外,一部分会附着于病人身边的公共物品,比如说病人的衣物、私人用具,或者是公共场所的扶手等等,另一部分附着于气溶胶颗粒上,并随着空气的流动被带到更远的地方。

  “因此,人们在接触了携带有流感病毒的物品后,如果不洗手的话,很可能通过揉搓眼睛、触摸鼻子等行为感染病毒而发病。市民一定要强化洗手的卫生意识,警惕身边潜在的危害因素。”林锦炎强调说。

  连日来,“甲型H1N1流感”这个医学术语,突然成了全球性热门词汇,而检疫、隔离、留验、医学观察等防疫专用术语更持续见诸报端。昨天,河北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生导师、河北省卫生厅卫生监督局局长杨永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依法科学”是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基本原则,如果人们不了解某个名词具体所指,将直接影响防控措施的实施效果。为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他特意梳理出几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词加以解释。

  病例:疑似、确诊有严格标准

  杨永朝说,所有传染病防控措施都针对特定人群。传染病防治法主要设定两类人群,“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与之对应,国境卫生检疫法将其描述为“染疫人”和“染疫嫌疑人”。“染疫人”指正在患检疫传染病的人,或者经卫生检疫机关初步诊断,认为已经感染检疫传染病或者已经处于检疫传染病潜伏期的人。“染疫嫌疑人”指接触过检疫传染病的感染环境,并且可能传播检疫传染病的人。法律规定,上述两类人群主要依据卫生部发布的传染病诊断标准来确定。

  根据卫生部日前发布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符合三种情况之一即可诊断为“疑似病例”,包括:发病前7天内与甲型H1N1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在无有效防护的条件下照顾患者,与患者共同居住、暴露于同一环境,或直接接触患者的气道分泌物或体液),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甲型流感病毒检测阳性,但进一步检测排除既往已存在的亚型。“确诊病例”指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实验室检测结果为证的,如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等。

  防控措施:把握适应症是关键

  杨永朝说,对疑似或者确诊病例采取限制手段,是防止传染病疫情扩散的重要措施。根据法律规定,目前常用的手段包括:

  “检疫”,防止传染病在国内蔓延和国际间传播的预防措施。如对传染病区来的人或货物、船只等进行检查和消毒,或者采取隔离措施等。

  “查验”,指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实施的医学检查和卫生检查。

  “隔离”,指将传染病病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限制其活动并进行治疗,直到消除传染病传播的危险。

  “留验”,指将染疫嫌疑人收留在指定的处所进行诊察和检验。

  “就地诊验”,指一个人在指定的时间内,到就近的卫生检疫机关或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去接受诊察和检验;或者卫生检疫机关、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到该人员的居留地,对其进行诊察和检验。

  法律规定,在中国境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疾控机构、医疗机构等有关传染病的调查、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杨永朝说,采取限制手段的基础是国家对传染病实施分类管理,其关键是掌握适应症范围。其中,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应予以隔离治疗,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对疑似病人,确诊前在指定场所单独隔离治疗,或者根据传染病的潜伏期将其留验。对乙类或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法律特别规定,对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

  根据卫生部公告,明确将甲型H1N1流感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FDPageBreak}
    密切接触者属地管理

  杨永朝说,法律明确规定,对“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要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或采取其他预防措施。根据卫生部发布的防控方案,甲型H1N1流感的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为: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在确诊或疑似病例发病前1天至隔离或死亡期间,与确诊或疑似病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包括与其共同生活、居住或诊治过病例等;暴露于疑似或确诊病例的分泌物或排泄物;暴露于其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的环境等。

  密切接触者的主要管理措施包括:登记并进行7天医学观察;尽量减少外出活动;疾控机构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每日测量体温和健康询问,做好登记。对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或呼吸道症状者,在采取有效防护条件下,立即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

  杨永朝强调,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实行属地管理,由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可居家医学观察,也可集中医学观察。医学观察开始前,专业人员应口头或书面告知被观察对象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负责医学观察的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等。对于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将其资料直接通知病例来源地的相应机构,由来源地负责追踪和调查其密切接触者;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已离开原地,由疫情发现地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直接通知其目的地的相应机构,由到达地负责追踪调查。

  医院应建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

  预检、分诊制度是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杨永朝说,根据法律规定,医院应实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医院如不具备相应救治能力,应当将患者转至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医院。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应设立感染性疾病科,具体负责本院的传染病预检、分诊。没有设感染性疾病科的医院应设立传染病分诊点。感染性疾病科和分诊点应标识明确,相对独立,通风良好,流程合理,具有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医生在接诊过程中,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病人进行传染病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医院对甲型H1N1流感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采取住院隔离,确诊病例可置同一房间,其余的应置单间隔离。限制病人只在病室内活动,原则上禁止探视、不设陪护,与病人相关的诊疗活动尽量在病区内进行。 

    为了便于广大群众更好的了解并防范甲型流感,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发布了《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册》,为群众提供尽量全面的正确预防甲型流感的知识。手册中包括甲型流感的认识、传播途径、预防方法、如何医治等内容,配以生动的绘图,内容详细清晰。

甲型H1N1流感的症状类似人类的普通季节性流感。

使用消毒剂可以有效杀灭甲型H1N1流感病毒。

${FDPageBreak}

 

在发生感染的地区,无论是照顾呼吸道疾病患者还是去医院,或是去人口

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方式。

一旦觉得自己有甲型H1N1流感症状,需要立即与医生联系。

${FDPageBreak}

 

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患者在病发后7天内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

感染了甲型H1N1流感的确诊病例,可使用达菲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FDPageBreak}

 

进食煮熟的猪肉是安全的。

 

图片版权为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有,授予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

    目前尚没有针对猪流感的疫苗可用。但是,日常行为能够帮助预防可导致像流感这样的呼吸系统疾病的病菌的传播。请采取如下日常措施来保护自身的健康: 
    
    咳嗽或打喷嚏时,请用纸巾挡住鼻子和口部。用后将纸巾扔入垃圾桶中。 

    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尤其是咳嗽或打喷嚏之后。乙醇类洗手液亦很有效。 

    尽量避免与病人发生密切接触。 

    如果患上流感,CDC建议留在家中不要上班或上学,并减少与他人接触的机会,以避免传染。避免接触眼部、鼻子或口部,因为病菌可通过此途径传播。 

    感染猪流感病毒的患者只要出现症状,且可能在病发后的7天时间里,均应视为具有潜在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在较长时期内可能均具有潜在传染性。 

    -从有疫情出现的地区归国入境时,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主动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说明。

    -从有疫情出现的地区回国2周内,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及时与当地卫生疾控部门联系。

    目前,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发生地已知有美国加利福尼亚(California)、得克萨斯(Texas)和堪萨斯(Kansas)3个州,以及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市(FederalDistrict,MexicoCity)、东南部的瓦哈卡(Oaxaca)、中部的圣路易玻托西(SanLuisPotosi)和北部的墨西卡利(Mexicali)和下加利福尼亚(BajaCalifornia)等5个地市。建议中国公民前往上述地区商务和旅行时,应了解当地疫情进展情况,做好个人防护。各旅行社在组团前往上述地区时,有责任告知团员疫情情况,提醒团员做好个人防护。主要个人防护措施有:

    -避免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或肺炎等呼吸道病人。

    -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

    -避免接触生猪或前往有猪的场所。

    -避免前往人群拥挤场所。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然后将纸巾丢进垃圾桶。

    -如在境外出现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应立即就医(就医时应戴口罩),并向当地公共卫生机构和检验检疫部门说明。

    一旦患病,并觉得有以下警告迹象,请即刻寻求医疗救助。对于儿童,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紧急警告迹象包括:

    -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 

    -皮肤呈青色 

    -不饮用充足的流质 

    -睡不醒或反应迟钝 

    -孩子变得急躁,以致不让人抱 

    -类流感症状有所改善,但又复发,且伴随发热和剧烈咳嗽 

    -发热,伴随出疹 
     
    对于成人,需要紧急医疗救助的紧急警告迹象包括: 

    -呼吸困难或呼吸短促 

    -胸部或腹部疼痛或有压迫感 

    -突然头晕

策  划:张甜甜
文字编辑:常 虹  李晓宁  张甜甜  黄玉芝  张蓝飞
设  计:敖 果  张 熙
技术支持:周 捷
监  制:常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