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心平气和降血压——访心身医学专家杨菊贤教授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家庭医生 作者:鲁丁

  近年来,情绪对疾病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笔者收到不少询问有关高血压病的来信,其中一位姓高的读者说,她青梅竹马的丈夫移情别恋,不顾多年夫妻感情,提出离婚。她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始终未能挽回,心力交瘁,只好同意法院的调解离婚。从法院出来,头脑空空,天旋地转。在女友的搀扶下,勉强走了几步,顿觉眼前发黑,突然倒地。当她醒来时,才知道自己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女友和9岁的女儿正流着泪,不禁更加伤心,三人哭成一团。经过医院的多天治疗,才逐渐康复。出院时,医生说她除了一时过度悲伤,身体虚弱外,还有高血压病,今后还需注意调治,这又给她平添一个晴天霹雳。她说,为什么老天爷那么不公平,对一个孤立无援的女人,不但没有半点怜爱,还给她接二连三的打击,而对她那陈世美式的前夫,却让他风风光光,偕着小情妇走进婚姻登记处。难道人世间就尽是那样残酷无情吗?对着这封字字血、句句泪的令人同情的信,我能帮她什么呢?充其量只能说几句安慰的话而已,却不能帮她解决实际问题。考虑了很久,还是请长期从事心身医学的杨教授谈谈这方面的问题吧。

              情绪与高血压病

  杨教授说,高血压是很常见的疾病。据调查,我国成人发病率达10%,其中90%为原发性高血压,而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2/3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而且众多临床资料也证明高血压与长期不良情绪刺激有关。高女士经过一年多不幸婚姻的折磨,可以说是受到不良心理因素刺激,并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各种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都可作用于机体,促进或诱发疾病的发生。这类由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躯体疾病称心身疾病,也称心理生理疾患。高女士的高血压病应属此类疾病。

  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受到各种心理社会因素的刺激,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心理状态,这就是情绪反应。我们祖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把这种情绪反应概括为喜、怒、哀、乐、悲、恐、惊等“七情”,这“七情”都对人体功能产生重要影响,甚至成为某些疾病的内因。

  情绪反应比较复杂,表现可有多种多样,但综合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般来说,愤怒、焦虑、害怕、沮丧、憎恨、悲伤、不满等不愉快的情绪,可降低人的生活活动能力,减弱人的精力,称消极或负面情绪,也有人称之为不良情绪,严重者可称情绪障碍;而希望、快乐、恬静、和悦等愉快的情绪,能提高人体的生活活动能力,增强人的精力和体力,使人积极向上,称积极或正面情绪。长期受到不良的负面情绪影响,以致引起心理或生理机能失调,甚至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紊乱,内脏器官病变,就会导致心身疾病。有资料表明,在23例高血压病者的调查结果中,有745%在发病前存在不良心理因素。因此,可以说情绪与高血压病有密切关系。

  在老年人,因生理因素和社会环境改变,易出现抑郁、焦虑、愤怒等情绪反应。在家庭不和、人际关系障碍、离退休后的失落感等的刺激下,引起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升高,心输出量增加,加上血管硬化,就容易产生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老年性高血压。

              性格与高血压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经受像高女士那样的不良情绪刺激,不但不发生高血压病,而且能顺应环境变化,原因何在呢”笔者插话问。杨教授说,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得先从人的稳定心理特征或性格说起:
一般认为,人类在社会活动中的典型性格特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A型性格或A型行为:主要表现为过分的抱负,高效率,快节奏,固执,好争辩,急躁,紧张,大声说话,好冲动,经常匆匆忙忙,竞争意识特强。
  2、B型性格主要特征为:性情恬静,少抱负,节奏较慢,不那么坚持己见,少争辩,说话声音低沉,不易冲动,较易相处,遇事深思熟虑而后行等。

  另外,也有认为还存在介于两者之间的C型性格,但未被广泛接受。

  在美国的调查结果表明,表现为A型性格的比率较高,约为2∶1,但在我国的调查结果则接近为1∶1。

  “那么,人的性格可以改变吗?”笔者问道。杨教授说,一般来说,人的性格是比较稳定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嘛。但也可受环境的影响。调查表明,在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的今天,在时间就是金钱的竞争意识驱动下,具有快节奏、高效率要求的提高,A型性格的人也日见增多。

  有人对20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的调查结果发现:A型性格者占159例(79.5%),非A型性格占41例(20.5%);而在200例健康人的对照调查中,A型性格占84例(42%),非A型占116例(58%)。这就表明,A型性格的人更易患高血压。有人认为,在节奏快的生活环境中,容易产生紧张、急躁情绪,以致血中儿茶酚胺增加,引起心动过速、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这就间接表明,为什么在受到同样不良心理因素刺激下,有的人会发生高血压,有的人则不会的因由。

          心身性高血压病的预防

  不良情绪刺激是诱发或促进心身性高血压的重要因素。因此,预防的原则就应当减少或化解不良的负面情绪的影响。尤其是A型性格者,遇事应冷静对待,减少引起紧张情绪的因素。将工作安排得既紧凑又宽松,在工作之余,听听古典音乐,特别是节奏轻缓,旋律优美的乐曲,如贝多芬的第七钢琴奏鸣曲、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等,都有助于舒缓紧张的情绪,预防心身性高血压的发生。至于现代派音乐,节奏急促,音量过大,则不利于心身性高血压的预防。

              高血压病的治疗

  目前,各种各样的抗高血压药不下数十种,只要选择得当,一般都能有效地控制症状,使血压降低。但不消除负性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事倍功半。研究资料显示,对于有焦虑情绪的原发性高血压病者,单用抗高血压药洛汀新疗效不明显,在加用抗焦虑药后,疗效明显提高,对于无焦虑症状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联合应用降压药和抗焦虑药后,疗效也有所提高。目前,有关专家都主张,在应用降压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性治疗,会获得更好的疗效。

  说到这里,杨教授举了一个有趣的临床例证。他曾见到一位国内知名学者,一向无高血压史,而在他70岁时,连续发生多次阵发性高血压(26/16千帕或195/125毫米汞柱),同时伴有烦躁不安、焦虑失眠等症,服安定类药物只能睡3小时左右,同时服用两种降压药也未能阻止阵发性高血压的发作,开始怀疑是患有嗜铬细胞瘤,经生化和CT检查,未见到嗜铬细胞瘤存在的证据。经详细研究发现,病者有精神性焦虑的症状,表现为担忧、紧张、不安全感,但无明确对象;还伴躯体性焦虑症状,如心慌、呼吸急促、肢体震颤、多汗、多尿等。于是进行心理疏导和以松弛为主的生物反馈治疗。经过一个疗程后,阵发性高血压就不再发作,睡眠良好,至今随访十多年也未见复发。

  “生物反馈治疗是怎样的一种治疗?”笔者不解地问。杨教授说,生物反馈治疗是借助于现代仪器,将人体内脏器官活动的信息,加以处理放大,及时、准确地以视觉或听觉的形式表示出来,使病人自己能感觉到内脏活动的情况,通过学习和训练控制内脏活动,从而对偏离正常活动的内脏功能加以纠正,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例如高血压病者通过呼气时松弛呼吸肌和其他肌肉的训练,使病者知道怎样放松肌肉,可使血压降低,并记住这种方法,反复训练,以达到治疗高血压的效果。

  这种方法需借助仪器的帮助和专业医生的指导才可以完成,故不作详细介绍了。

  目前,生物反馈治疗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身性疾病的治疗,并取得良好效果。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