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天气转凉血压升应预防心血管病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北京晚报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这几天,北京正经历着由夏到秋的转换,在医院里,由于换季的影响,不少老病号已经扛不住了。记者今天上午从朝阳医院了解到,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明显增加。“这个周末急诊来了43名心血管病患者,上个周末只有29人,从现在开始我们就要进入忙季了。”

  “平时每天只有8至10名患者的心脏导管室,周五患者已经猛增到近20名。”朝阳医院心脏中心总住院医师张大鹏刚为一名患者安了一个支架,“这几天气温有所下降,天气一凉血管收缩,血压就会升高。”张大鹏解释说,人的血压在天气转凉后与夏季相比,大约会升高10至20毫米汞柱,有的人甚至会升高更多。“对于心血管病患者来说,如果血压不能控制在理想范围,就有可能复发;有些平时看起来很‘健康’的人,由于血压升高加之其他因素,也有可能出现心梗,症状甚至会更严重,周末就有一名50多岁的男性患者猝死。”

  心血管病重在预防。张大鹏说,男性60以上、女性55岁以上,如果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或者有吸烟史,或直系亲属曾经得过心绞痛,就属于高危人群。“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要注意预防。”张医生提醒大家,平时注意劳逸结合,不要太累,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选择低脂低盐,适当饮酒,但不提倡酗酒;临近中秋,与家人朋友聚会时不要大喜大悲,不要暴饮暴食。如果有高血压,在这个季节最好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之内,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患者要把血脂、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之内。

  对于曾经得过心绞痛、心梗,做过搭桥、支架手术的患者,张大鹏提醒说,要按医嘱坚持服药。如果近期感到疲劳、乏力、倦怠,出现与原来发病时性质相同的轻微疼痛,可能是急性心梗发生的前兆,一定就近到医院进行必要的检查;如果胸痛持续发生,一定要让家人拨打急救电话,到医院进行救治;平时最好自备速效救心丸等自救药物。(贾晓宏)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