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老年高血压怎么治?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搜狐健康 

  高血压,最常见的死亡杀手,我国每年因此死亡者达 150 万;高血压,最易得的常见病,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 1.6 亿 , 每 5 位成人就有 1 人是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更是高发人群。那么,老年高血压有什么特征,如何预防和治疗?记者就此采访了福建省立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陈慧。

  老年高血压

  大于 60 岁的老年人持续血压或 3 次非同日测量血压 SBP≥140mmHg 和 / 或 DBP≥90mmHg 的,为老年高血压患者。若 SBP≥140mmHg , DBP < 90mmHg ,则诊断为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H )。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一部分患者是由老年期前的各种高血压延续而来,而另一些患者随着年龄的增加伴有高血脂症、糖尿病,在此基础上大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其大动脉的顺应性降低及弹性降低,使血管壁的纤维增生,从而使血压增高。

  老年高血压的特征与诊断

  老年高血压大多数属于轻型,恶性或急进型者较罕见。老年高血压比年轻者更多并有其他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对老年高血压的诊断评价主要针对三方面:确定是否有高血压的存在,血压水平或严重程度;检查靶器官受损程度以及与心脑血管病有关的危险因素;测定某些有助于制定治疗方案的指标。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

  老年高血压的治疗一般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非药物治疗不必规定患者必须休息,可以进行步行等轻、中度的体育活动,如果患者体重超重,则应注意减轻体重。药物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使用长效单一种类降压药物,从较小剂量开始,根据血压和治疗反应增加剂量。在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过程中,要特别根据老年人的特点,更多地注意不良反应问题。降低血压不是治疗高血压的唯一目标,要同时考虑对心脏、肾脏和血管的保护。

  不适用的降压药物有哪些

  根据老年人容易发生直立性低血压的特点,强利尿剂、神经节阻滞剂、 αB 等应避免使用,以免发生脑供血不足。此外,如利血平、可乐宁、甲基多巴等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应尽量避免使用,以防产生精神抑郁等副作用。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来说,单一药物治疗并不能使血压降至理想水平,甚至不能达到非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而药物剂量的增加常伴随副作用的加大,往往使患者难以忍受,这时,最佳的选择便是联合用药。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