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药品频道 > 政策解读 > 正文
狂犬病
挂号科室:感染科 同类疾病:破伤风疟疾鼠疫莱姆病猫抓病

郭凡礼:药价“忽冷忽热”折射医药监管乏力

2013-04-09 09:03:34  来源:米内网    转载

  不论是“药价虚高”还是“药价虚低”,无不暴露出我国在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药价虚高”是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核算,这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而“药价虚低”则可能带来药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后果,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新医改以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意见》的公布象征着万众瞩目的新医改方案开始正式运行,然而新医改推进以来,其实施效果不尽人意。

  在湖南省湘雅二医院,一种辅助癌症的治疗药物——芦笋片走进了公众的眼球。而之所以芦笋片受到广泛的关注,是因为其出厂价仅仅为15.5元,但是患者在医院购买的价格却达到了213元。这样,在各种环节相加之后,芦笋片的利润达到1300%。因此,芦笋片摇身一变成了“天价芦笋片”,而这种高价药让老百姓叫苦不迭。

  然而,致使老百姓购药成本不断增长的不仅仅是“天价芦笋片”,在芦笋片事件发生后不久,治癌药物——恩丹西酮也走进人们的视线。在陕西省物价局的网站上,恩丹西酮的最高零售价为84.80元,但其成本还不到4元,这样一来,恩丹西酮的利润可以高达2000%-3000%,比“天价芦笋片”更胜一筹。

  而层出不穷的“药价虚高”现象也让新医改进入到一个两难的发展境地。原本新医改的目标在于“为老百姓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现状却是,老百姓去医院看病更加昂贵,而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缓解,新医改的目标与结果大相径庭。

  为了缓解“药价虚高”,政府及各部委想尽办法。国家发改委也大动作对“药价虚高”现象给予打击,其采取的政策包括对药品生产企业加强成本审核、对企业自主定价的药品进行市场调查、对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以及进一步对药品价格的管理办法进行改进,这一系列的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虚高药品的价格。

  然而,好景不长,“药价虚高”的现象刚刚得到遏止,“药价虚低”的现象又大有崛起之势。一些省市基本药物中标价格“低得离谱”。12片装的牛黄解毒片仅仅1角钱、100片装的消炎利胆片仅仅1.5元,而老百姓所熟知的板蓝根颗粒更为离谱,20小包的板蓝根颗粒仅售1.4元,相当于每包7分钱。

  如果说“药价虚高”的主要原因是药品生产企业在招标过程中把药价无限放大以留取尽可能多的利润空间给医院。那么“药价虚低”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为了能进入相关药品目录或者医保目录,不惜成本以“超低药价”进入到药品的招标环节中去。对药品的生产企业而言,不论花费多大的代价,只要药品能进入目录就是一种成功。

  其实这些企业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它们以“超低药价”进入到药品的招标环节,这个时候,它们无疑是亏本的,很显然药品的生产成本都没有这么低,更不用说还需要技术、生产、包装、人力等等方面的成本。然而,这些药企很懂得变通,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进入目录的价格这么低,并不代表以后卖给消费者的价格还会这么低。

  而政府在这个问题上往往抱有一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对于政府来说,招标价格的降低可以证明政府确确实实为老百姓做出了“贡献”,它们缓解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虽然这个现象在不久的将来必将不攻自破,但是在现阶段,全省药品招标价格的大幅度降低还是会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拥护。

  不过,“药价虚低”带来的后果要比“药价虚高”带来的后果严重的多。“药价虚高”只是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但是“药价虚低”不得不让老百姓对这些“超低药价”所用的原材料产生怀疑,如此低的价格是否与正常药品使用的原材料一致?这样的药品有多少安全隐患?服用这样的药品其疗效是不是会受到影响?会不会带来一些负面的作用?

  一连串问号质问的是药品的生产企业,同时质问的还有我国对于药品价格进行监管的相关部门,不论是“药价虚高”还是“药价虚低”,无不暴露出我国在监管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

  “药价虚高”是由于监管部门没有及时对药品的成本进行核算,导致药品的招标价格远远高于药品的成本价,这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而“药价虚低”则暴露出我国相关的监管部门对于非常明显的“超低药价”现象依然不管不问。这样带来的结果是药品的生产企业偷工减料、对生产药品的原材料以次充好,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如果政府从一开始就对药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成本核算,对药品的原材料进行层层监控,那么“药价虚高”及“药价虚低”的现象都不会发生。

  目前,我国除了在药品价格方面缺乏监管力度,在医药产业的各个环节都没有做到有效监管,比如双黄连注射剂产生的严重不良反应、狂犬病疫苗、甲流疫苗相继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打磺”事件暴露出的中药材安全问题等等都凸显出我国对药品在生产、质量等方面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

  (郭凡礼:国内医药行业研究领域知名人士,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医药行业首席研究员。)

(责任编辑:梁燕琼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药价放开但仍需监管

最近有媒体报道称,6月1日国家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后,心脏病常见药品地高辛片价格上涨了10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详细>>

药监局:加强疫苗生产经营监管工作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网站消息,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近日印发《2010年药品生产监管工作计划》和《2010年药品经营监管工作计划》,要求加强……详细>>

问题疫苗推迟9个月公布 21万份问题疫苗已使用完 监管部门未解释(图)

2008年7月-10月生产的问题疫苗,为什么直到2009年12月才公布存在问题?从官方公布的消息及几天后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众没有……详细>>

食药监管将实现“滨海模式”全覆盖

“各地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改革将参照天津滨海新区模式进行,建立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监管网络。”一位消息人士8日透露,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详细>>

药监局:药品电子监管数据共享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据药品电子监管工作的相关规定,在《药品电子监管技术指导意见》基础上,组织制定了《药品电子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并于……详细>>

  • 巨平

  • 李德荣

  • 肖永红

  • 郑定纲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